衛福部焦點新聞  
  • 拒菸三不守護青春 健康生活無菸同行
  • 2025/10/16 上午 10:00:00
  • 不吸菸,是天天維持好體能與好表現的基本功。國民健康署邀請中華職棒新人王曾子祐擔任無菸大使,呼籲民眾認知各種形式菸品、二手菸為體能與生活表現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醒關注青少年在校園內、外的無菸生活環境。提醒家長關注青少年朋友,在生活場域不分內、外都不吸菸,落實「拒菸三不」:不嘗試、不購買、不推薦,一起追求無菸環境與健康生活。

    易喘、耐力差、恢復慢 吸菸三大影響最明顯

    不論直接吸菸或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都會影響運動與日常表現。紙菸中的一氧化碳(CO)會和血紅素結合,讓血液能帶的氧變少;同時,尼古丁具有強烈成癮性,且會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與血壓上升1,使心臟與血管更吃力,在呼吸、心血管與運動表現等功能指標上2,短時間內就能看得出差異:

    (1)呼吸功能下滑:肺功能指標會下降,更容易喘。

    (2)耐力與爆發力變差:體力提早見底,衝刺力道變弱,跑步、騎車或球類運動更容易累。

    (3)恢復變慢:運動後心跳恢復較慢,同樣的運動會覺得更吃力。

    不只紙菸菸品,電子煙與其他含尼古丁產品也有類似影響,即便短時間的二手菸暴露也可能引發上述變化(如咳嗽、緊悶、運動表現下降等)。但只要維持無菸環境或停止尼古丁使用,幾天到幾週內,血中一氧化碳和循環指標可望改善,肺功能與日常活動表現回升,覺得較不容易疲憊,也比較不會喘。

    曾子祐變身無菸(煙)大使,呼籲遠離迷霧!

    22歲的職棒新人王曾子祐出任無菸(煙)大使,競賽壓力與求好表現是他的生活日常,提醒民眾吸菸傷身且有害生活中的各種表現,呼籲民眾遠離迷霧,才能為生活表現加分。

    曾子祐表示,過往自己以及身邊的親友,也偶爾會有成長過程低潮、或是希望獲得同儕或外人更多關注與肯定的機會,也因此選對群體很重要,鼓勵青少年朋友應選擇不抽菸(煙)的群體。

    把「拒菸三不」練成每日的基本功

    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表示,最穩定、最持久的巔峰表現,來自日復一日的好習慣,從不吸菸開始,讓每一次呼吸都在為你加分。國民健康署呼籲電子煙含有尼古丁,且含有許多化學添加物,不僅影響青少年大腦發育,也有致癌風險,提醒國人任何型式的菸品皆有害健康。呼籲家長和孩子一起把「不嘗試、不購買、不推薦」練成每日的基本功,從家庭到職場、學校、運動場地…每個場域都不吸菸:

    (1)不嘗試:未滿20歲不得吸菸!青少年勿因為好奇或同儕影響而使用菸(煙)品,以免因為二手菸賠掉好人緣。

    (2)不購買:避免花錢傷身!菸(煙)品所費不貲,使用還會影響腦部發育、心理健康及學業表現。

    (3)不推薦:全面禁止電子煙!電子煙使用、供應最高分別可罰1萬及25萬,切勿害自己或親友犯法。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多元戒菸服務,全台約2,700家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衛生所及藥局),提供專業的戒菸服務,民眾也可撥打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利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透過電話及網路的便利性與隱密性,結合專業諮商及心理支持,由專業諮詢人員協助民眾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並提供戒菸相關資訊,陪伴民眾一起早日擺脫菸癮。

    參考資料:

    1.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Public Health Consequences of E-Cigarettes(2018):結論 7-1、9-2、9-3。
    2. Flouris AD, et al. PLOS ONE 2012;7(2):e31880:SHS 後極量運動之功率、VO₂max、RPE、FEV₁ 等急性變化。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718&pid=9913
  • 同島一命,共守光復—部屬醫院支援花蓮光復醫療完成階段性任務
  • 2025/10/15 下午 07:21:00
  • 2025年9月23日,花蓮縣光復鄉因為堰塞湖災害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災情,衛生福利部部屬醫院系統展現「同島一命」的堅定信念,集結力量、跨越區域界限,齊心協力投入光復鄉緊急醫療支援,與光復居民同在一起,並肩守護這片家園。

    醫福會林慶豐執行長在衛福部石崇良部長指示下,第一時間於9月24日前進光復災區統籌指揮8家部屬醫院,包含花蓮醫院、玉里醫院、臺北醫院、桃園醫院、臺東醫院、樂生療養院、臺中醫院及基隆醫院等醫事人員奔赴災區提供醫療支援;截至10月14日止,共派出106人(包括21位醫師、42位護理師、21位心理師、9位社工師等人員)。

    部屬醫院團隊前往災區後的第三天,碰到一對98歲及70歲高齡父子受困泥濘住家兩天兩夜,獲救後送往花蓮醫院設置的大全村醫療站,為其清洗全身汙泥並進行傷口處理,隨後安置於收容所,持續關注健康狀況。          

    另有一位6歲的孩子因洪水災難造成夢靨、不安和恐慌的症狀,經安心關懷站的心理師輔導後,漸漸恢復平靜與安穩的睡眠。還有一名怪手司機傷口感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被載往佛祖街醫療站治療,當時駐診的台大醫師及臺中醫院家醫科柯昊錚醫師發現,患者傷口明顯紅腫熱脹,現場換藥後立即開立轉診單與病歷摘要,幸好及時轉診進行清創手術,安全返回工作崗位。

    救災期間,部屬醫院的醫護人員投入救災與醫療服務不遺餘力,桃園醫院的護理師在支援期間不忍民眾要走遙遠路途才能抵達醫療站,強忍自身中暑、暈車及睡眠不足等身體不適,義無反顧主動深入災區,沿途巡迴是否有民眾需要醫療協助,展現專業與熱忱。

    玉里醫院的心理師與社工師進駐瑞穗殯儀館關懷站,協助殯葬流程指引、慰問家屬、提供情緒支持。社工師回憶,一位家屬在靈前坐了整整一夜,不說話,只是緊盯著照片。社工師說「我們能做的不多,卻能讓悲傷有個出口。」,坐在身旁,不催促、不打斷,只在家屬開口時,遞上紙巾與溫柔的回應。

    這段時間,部屬醫院在光復鄉大全村、太巴塱、大同村、佛祖街等地設立醫療站及大進國小設立安心站提供緊急醫療、慢性病照護、心理慰藉及衛教宣導,治療近1,600人次(內外科約400人次,安心站心理關懷輔導災民心理1,170人次)。另也關懷輔導志工及救災人員235人次、衛教宣導近900次。無論是創傷處置,還是心靈支持,每一份用心都是為了讓受災鄉親感受到不孤單、不放棄的力量。

    林慶豐執行長表示:「我們都是這座島嶼的守護者,無論距離多遠,挑戰多大,只要有需要,我們都會攜手站在一起,守護彼此的健康與生命。」

    這場部屬醫院跨院合作的醫療救援,不只是結合受災戶、志工、醫療人員的行動,更是一場守望相助的情誼展現,今(15)日已配合前進協調所指示,完成在災區當地醫療站的階段性任務,後續交由地方醫療院所繼續提供災民醫療服務。

    這場醫療救災支援,展現衛福部與中央各相關部會及熱心志工一起合力復原災民的家園與災區的公共衛生。當光復鄉的土地受到傷害,整個臺灣都齊心合力,共同為重建注入溫暖與力量,部屬醫院秉承公醫使命和公衛責任,永遠與大家站在一起。

  • 停止分享涉性侵害影像! 避免二度傷害受害者又觸法
  • 2025/10/15 下午 06:09:00
  • 針對媒體報導台北車站發生女子遭性侵害事件之影片遭轉傳、散布,衛生福利部嚴正呼籲,民眾請勿下載、重製、轉傳、分享相關性影片,並勿肉搜、討論、揭露被害人身分隱私,否則恐觸法,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衛生福利部表示,性影像處理中心已受理民眾對此性影像案件之申訴,並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3條規定,通知平台業者限制瀏覽或移除該性影像,業者倘未遵守規定,地方主管機關將依法處以行政罰鍰6至60萬元,並得按次處罰,最重可對業者「封網」。

    衛生福利部提醒,民眾若未經同意散布性影像,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請勿下載、重製、轉傳、分享此案相關性影像,也勿在網路上肉搜、談論性影像遭散布之被害人身分隱私等,避免對受害人造成二度傷害。

    衛生福利部強調,「終結性影像,沒有人是局外人」,謹記「不」轉傳、「不」分享、「不」下載留存。民眾若看到此案性影像,可透過性影像處理中心( https://siarc.mohw.gov.tw/ )申訴,避免影像散布,對被害人造成二度傷害。

  • 營造高齡友善志願服務環境研討會-共創志願服務新未來
  • 2025/10/15 下午 04:03:00
  • 衛生福利部於今(15)日舉辦「營造高齡友善志願服務環境研討會」,邀集各縣市政府、志願服務運用單位、學者專家及志工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交流高齡志願服務的實務經驗與創新模式,持續鼓勵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

    衛福部莊人祥次長致詞指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預估將於114年底超過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階段,其中65歲以上志工已達39萬餘人,超過整體志願服務人數3成,顯示高齡志工已成為社會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衛福部以賴總統「健康台灣」國政願景為指引,持續整合相關資源,鼓勵長者參與志願服務。營造高齡友善志願服務環境,衛福部委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辦理,首創全國性徵件活動,鼓勵各單位以創新思維優化高齡志工服務流程與參與模式,營造友善環境,讓高齡志工安心服務,發揮專長、展現自我價值。

    本次共有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期照顧中心)、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大寮志工站)、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屏東縣政府(社會處)及社團法人台灣築心全人生命教育關懷協會等5個單位榮獲優勝殊榮,另有15個佳作單位獲頒肯定,衛福部莊次長頒獎致意,肯定各團隊的創新成果與在地實踐精神,如針對高齡志工需求,提供短時段、彈性制、教育支持、設施改善、優化場域等措施,打造高齡友善的志願服務環境。

    衛福部表示,高齡志工是支持社會、社區的重要夥伴,政府將持續鼓勵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共同打造一個讓高齡者願意來、能夠來、也樂於留下的志願服務環境,發揮其豐富經驗與專長,實現「活躍老化」,讓高齡友善的理念落實在日常服務中,攜手打造更具韌性與溫度的高齡友善社會。

  • 千變萬化都是「菸(煙)」 任何形式皆有害
  • 2025/10/15 下午 12:39:00
  • 大家熟知吸菸會危害身體,像是引發中風、心血管疾病、肺阻塞、肺癌等疾病,除了傳統紙菸外,「電子煙」、「加熱菸」也和傳統紙菸一樣會讓人上癮、損害肺部、甚至影響大腦發展。國民健康署提醒所有菸品皆有害健康,別讓健康輸在一時好奇。

    吸菸壞處多 除了肺癌 頭頸癌風險亦大增

    菸害防制法112年3月修法完成後,全面禁用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提醒吸菸(煙)除了可能導致肺癌與心血管疾病,也大幅增加罹患口腔癌、口咽癌與鼻咽癌等頭頸癌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建立之全球癌症統計資料庫(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簡稱GLOBOCAN)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頭頸癌新增逾90萬例、有超過40萬人因此死亡1。這類癌症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影響呼吸、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

    另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頭頸癌的風險約為非吸菸者的5至25倍2,罹病風險隨菸齡與每日吸菸量增加而升高,即使一天抽不到3支菸,風險也會增加50%3

    電子煙花招百出 商人伎倆不可信

    電子煙多變的產品設計讓許多青少年沒有意識到電子煙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且大部分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不只可能引發成癮問題,更會造成肺部傷害及影響大腦發展。

    今年5月31日「世界無菸日」主軸為「戳破誘惑:揭露菸草與尼古丁產品行銷伎倆(Unmasking the Appeal:Exposing Industry Tactics on Tobacco and Nicotine Products)」,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菸草與尼古丁產業為了提高商品吸引力,常運用時尚的設計、迷人的色彩、誘人的口味,或將產品外觀設計得像糖果、甜點,甚至在包裝上印卡通圖案,並透過數位媒體平臺與管道吸引年輕族群4

    加熱菸無法減害  還含有毒性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沒有科學實證顯示加熱菸對健康危害低於其他菸品5,加熱菸與傳統紙菸一樣都是菸草製成,除含有尼古丁易讓人成癮外,也含有焦油、甲醛、乙醛等有毒及致癌物質,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2019年發表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報告指出,加熱式菸品的使用溫度約在攝氏350°C以下,然而加熱菸的聚合物濾材(polymer-film filter)在加熱到約攝氏90°C時,就會釋出急毒性與高毒性物質「甲醛氰醇(formaldehyde cyanohydrin)」,即使濃度很低,也具有高毒性。另外,加熱菸的使用方式,可能會讓使用的時間間隔縮短,反而更增加使用者對尼古丁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攝入量6

    換方式吸不是戒專業協助最有效

    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多元戒菸服務,全臺近2,700家合約醫事機構,包括醫院、診所、衛生所及藥局,提供專業的戒菸服務,民眾也可撥打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諧音為「戒菸撥63」;或利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透過電話及網路的便利性與隱密性,結合專業諮商及心理支持,由專業諮詢人員協助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讓國民健康署陪伴您一起戒菸護健康!

    戒菸資源:

    •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
    • 全國近2,7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網址
    • 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

    資料來源:

    1. https://gco.iarc.fr
    2. https://www.cancernetwork.com/view/head-and-neck-cancer-changing-epidemiology-and-public-health-implications
    3.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005938/
    4. https://www.who.int/europe/news-room/events/item/2025/05/31/default-calendar/world-no-tobacco-day-2025--unmasking-the-appeal
    5.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llness and impoverishment.
    6. iQOS: evidence of pyrolysis and release of a toxicant from plastic
  • 守護災民與救災英雄的心 掌握五字訣善用心理健康資源
  • 2025/10/14 下午 07:32:00
  •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事件,對於災民與第一線救援人員,以及自發性協助搜救、物資分送與清淤作業的志工,可能在災後出現如失眠、情緒低落、易受驚嚇、注意力不集中、夢中重現災難情境等症狀,衛福部提醒,掌握「安、靜、能、繫、望」的「護心」五字訣,並可善用心理健康資源,守護自己的心靈

    衛福部指出,災民在短時間內,面臨親人失蹤、居所毀損、生活中斷等重大衝擊,可能陷入極度悲痛、焦慮與無助;第一線救援人員與志工長時間處於炎熱天氣、高壓環境下,又面對災情、協助災民、處理突發狀況,其身心亦承受高度疲憊與情緒張力。

    因此,無論災民或救災人員,皆可能在災後出現如失眠、情緒低落、易受驚嚇、注意力不集中、夢中重現災難情境等症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與心理健康,亟需適當的心理照護與支持。

    衛福部提醒,可透過「安、靜、能、繫、望」的「護心」五字訣進行自我監測與心理調適:

    :確保自身安全,避免過度接觸災難相關資訊,減少心理負擔。
    【靜:讓心情沉澱,透過深呼吸、散步、音樂等方式穩定情緒。
    【能:維持日常作息與生活節奏,安排可掌控的小任務,重拾自信與效能感。
    【繫:與親友保持聯繫,分享感受,獲得情感支持與陪伴。
    【望:面對變動保持彈性,設定可達成的短期目標,尋找希望與未來方向。

     

  • 高雄市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請民眾落實「巡、倒、清、刷」,出現疑似症狀儘速就醫
  • 2025/10/14 下午 03:06: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4)日公布新增1例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高雄市楠梓區30多歲女性,10月上旬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痛及全身無力等症狀至診所就醫,於當日通報採檢送驗後確診登革熱,檢出登革病毒第一型。個案目前住院治療中,密切接觸者目前皆無症狀。

    疾管署表示,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主要活動地點為住家及工作地,研判為本土病例,為找出隱藏個案,衛生單位已於社區進行擴大疫調,並針對確診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周邊進行緊急防治工作,加強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及衛教宣導,呼籲民眾配合相關防治措施,防範疫情擴散。疾管署表示,個案感染登革病毒第一型,與8月份鼓山區/三民區本土登革熱群聚的第二型不同,已完成病毒基因定序,將近一步釐清可能感染源。

    依據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截至10月13日累計21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13例)、桃園市(6例)、宜蘭縣及臺北市(各1例),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202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2020年至2024年介於9-228例),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占91%),以印尼(58例)為多,其次為越南(50例)、菲律賓(25例)及泰國(21例)。全球登革熱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逾426萬例病例及3千餘例死亡,所分布之101個國家/地區,以美洲疫情較為嚴峻,巴西、哥倫比亞及墨西哥等國病例數為多;近期亞洲鄰近國家中國疫情上升,孟加拉疫情處高點波動,孟加拉、越南、斯里蘭卡及柬埔寨等國今年病例數高於去年同期;非洲亦發生疫情,以蘇丹、馬利等國病例數為多。

    疾管署提醒,近期氣溫仍適合蚊子活動及生長,請民眾落實「巡、倒、清、刷」,主動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以降低病媒蚊密度;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也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加強詢問就診者之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並可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即早採取防治工作。有關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 10月份連假出遊聚會多,籲請落實勤洗手等衛生好習慣,符合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資格民眾請儘速接種
  • 2025/10/14 下午 03:06: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4)日表示,隨著10月份多個連續假期到來,民眾出遊、聚餐機會增加,呼籲民眾要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有發燒或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衛生好習慣,符合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資格者也請儘早完成接種,以防範腸病毒、腹瀉、流感及新冠等傳染病。

    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今(2025)年第41週(10/5-10/11)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37,988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0.2%,係為連續假期部分門診休診影響,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第41週新冠門急診就診計1,659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6.7%,主流變異株為NB.1.8.1。全球近期流感流行型別以A型為多,日本於10月3日宣布進入流感流行期,較去年提早5週,香港流感處高點,主要流行型別為A(H3N2)。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其除歐洲及東地中海以外,各區域皆呈上升趨勢;鄰近國家/地區中,澳洲、柬埔寨、菲律賓、韓國疫情呈上升趨勢;英國疫情持續上升,日本亦處相對高點。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以XFG占比最高,其次為NB.1.8.1,鄰近國家/地區如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及泰國仍以NB.1.8.1占比為高。在腸胃道傳染病監測部分,國內今年第41週(10月5日至10月1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 126,982 人次,較前一週 133,843 人次下降;另全國近四週(第38週至第41週)共接獲 58 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 24 起,以檢出諾羅病毒(16件,占66.7%)為多。

    疾管署指出,每年的10月15日為「世界洗手日」,北半球國家在秋季流感高峰前皆會於此時提醒社區民眾提升手部衛生意識,養成以肥皂勤洗手的好習慣,降低感染腸胃道和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另我國自10月1日左流右新公費疫苗開打至今已過二週,截至今年10月14日,國內新冠疫苗接種累計已逾56.2萬人次,為去年同期(37.9萬)近1.5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則約212萬人次,為去年同期(156.9萬)1.35倍。為因應民眾踴躍接種之需求,且考量近期流感疫情風險仍高,疾管署已依契約規定著手下訂額外之20萬劑流感疫苗。扣除原先預撥予花蓮縣光復鄉災區之需求後,其餘數量依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計畫實施對象需求比例進行分配,供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計畫對象使用。所有疫苗預計於11月上旬完成配送,以確保地方接種作業順利推進。

    疾管署呼籲,疫苗接種約需2週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請民眾儘早前往合約院所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儘速就醫。今年約有4,400餘家接種合約院所,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新冠疫苗及流感藥劑地圖(https://vaxmap.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 中秋「腸」健人安康 定期篩檢可降40%死亡率
  • 2025/10/14 上午 10:41:00
  • 中秋烤肉雖應景,但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過多恐增加腸道負擔。國民健康署自今(114)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為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有家族病史者,每2年可接受一次公費糞便潛血檢查,截至9月24日大腸癌篩檢人數為138.6萬人,較去(113)年同期106.7萬人提升近3成;定期篩檢可減少34%晚期大腸癌發生率,降低40%死亡率。

    早期大腸癌存活率高達90% 中高齡及男性族群應提高警覺

    根據 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位居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造成死亡人數7,007人。為了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呼籲,符合篩檢資格且2年內尚未進行篩檢的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把握預防時機。

    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除均衡飲食及多運動外,定期大腸癌篩檢是最關鍵的預防方法。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擴大補助45至74歲者及40至44歲有家族病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簡稱糞便潛血檢查)。實證研究顯示,定期篩檢可減少34%晚期大腸癌發生率,降低40%死亡率;早期大腸癌經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

    依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 111年大腸癌發生病例計1萬7,643人,約每29分47秒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其中88%發生於50歲以上,且男性的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皆高於女性。國民健康署提醒中高齡族群及男性朋友更要提高警覺,落實主動定期篩檢。

    糞便潛血檢查簡單易行 篩檢陽性勿拖延做大腸鏡

    糞便潛血檢查不需限制飲食,民眾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住家附近的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並持健保卡至鄰近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使用時,取出管內的採便棒刮取糞便後放回管內,最後儘速將採便管送回醫療院所進行檢驗。透過簡單的4步驟「領管、解便、採便、送回」完成糞便潛血檢查,可及早預防大腸癌發生,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檢查結果若為陽性,務必儘速做大腸鏡檢查,如發現息肉,經切除可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罹癌風險激增。實證顯示,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將增加30%;超過一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則更達2.8倍;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死亡風險增加64%。

  • 衛生福利部「臺灣50優良SMART on FHIR應用程式徵案」打造AI 醫療應用程式生態系
  • 2025/10/14 上午 10:37:00
  • 為推動AI應用程式能結合醫療系統實現跨院、跨系統的應用,衛福部於今日(10月14日)假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5F集會堂舉辦「臺灣50優良SMART on FHIR應用程式徵案」。本次徵案活動亦結合研討會暨工作坊,為「SMART App徵案競賽」的前導活動,特別邀集國內外SMART on FHIR專家,從政策推動、臨床應用實績效益,以及實務演練交流分享,並將公開SMART App市集徵件規範、提案機制及上架流程,鼓勵相關醫療人士,投入AI創新應用開發,擴大生態系。

    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技監兼處長致詞時表示,從國家智慧醫療長遠發展來看,為了能讓臺灣HIS對接國際標準,實現「資料統一」、「規則統一」與「應用程式統一」,衛福部主責的「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計畫」,從去年開始導入國際 SMART on FHIR 應用程式標準,這項標準是為HIS和行動醫療應用程式發展的標準,整合與統一智慧醫療應用程式。

    現在全球醫療產業已積極應用SMART on FHIR相關開發之SMART App,衛福部特別舉辦「臺灣50優良SMART on FHIR應用程式徵案」,期以借鑑全球創新臨床應用程式平台,打造屬於臺灣的SMART App市集。

    上午研討會,首先由李建璋處長開場破題,說明「SMART on FHIR創建台灣智慧醫療應用生態系」;全球著名的SMART on FHIR 平台創始人,也是美國哈佛大學小兒科與生物醫學資訊學Donald A.B. Lindberg 講座教授兼任波士頓兒童醫院計算健康資訊學計畫主任Kenneth D. Mandl教授,分享「SMART on FHIR for Responsible AI」;國防醫學院林嶔副教授與林口長庚醫院AI中心副主任暨復健部主治醫師裴育晟教授,從臨床角度介紹SMART推動實績與效益分享;次世代計畫辦公室則說明「SMART App 競賽規範」。

    下午工作坊以實作演練為主軸,前半段實際分享SMART測試環境與上架流程,後半段將教導學員如何開發一個簡單的SMART App,進行SMART實作教學與演練,串聯資訊處架設好的沙盒環境及開源電子病歷系統進行驗證及展示,讓學員或開發者可以將創作好的SMART App模擬上架。

    李建璋處長表示:SMART on FHIR 是數位醫療的核心科技,藉由衛福部資訊處主責的「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計畫」,導入此項應用程式標準,能夠統一國內智慧醫療應用程式,建構出類似 Google商店及蘋果「App Store」的 AI 醫療市場平台,讓醫療機構能自由下載與應用 AI 技術,促進智慧醫療生態系發展。

  • 衛福部「CQL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登場 邁向醫療邏輯標準化 打造臨床決策共享新基礎
  • 2025/10/13 上午 09:14:00
  • 為加速我國醫療資訊標準與國際接軌,衛生福利部資訊處於今日(10月13日)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次世代CQL 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聚焦臨床品質語言(Clinical Quality Language, CQL)於臨床決策支援(CDS)與臨床品質量測(eCQM)等場景之應用潛力。活動邀集國內外醫療資訊標準專家、政策推動者與技術團隊,共同進行經驗交流與實務演練,協助台灣打造可跨機構、跨系統應用的臨床邏輯共享基礎,全面提升臨床決策效率。

    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於開場致詞中指出,隨著次世代電子病歷與跨院資料交換需求日益迫切,如何使臨床規則在不同醫療機構間得以互通,成為推動智慧醫療的關鍵挑戰。CQL為HL7(Health Level Seven,健康資訊交換第七層協定)所制定的結構化邏輯標準語言,將可做為台灣建立統一的健保申報標準、醫療品質評估與診療指引的重要基礎,醫療機構可藉由CQL自動比對診斷與處方規範,使醫療照護決策更具一致性,並提升行政與醫療服務效率。透過此次國際研討會,期盼能協助醫療資訊與臨床專業人員掌握CQL在電子病歷、決策支援及健保申報等面向之整合應用能力,為台灣臨床邏輯標準化發展奠定核心基礎。

    上午研討會由美國Smile Digital Health標準策略總監Bryn Rhodes發表專題演講,透過其擔任HL7臨床決策支援工作小組共同主席的經驗,分享CQL推動與應用契機;李建璋處長說明CQL在台灣電子病歷互通平台中的角色及推動策略;健保署張如薰專門委員分享CQL應用於癌症藥品事前審查流程的具體規劃;疾管署陳龍生研究員則介紹CQL導入臺灣照護品質指標系統的應用成果。透過多面向的對話交流,共同探討CQL邏輯規則共享在國內醫療場域推動的多元可能性。

    下午工作坊以實作演練為主軸,由醫學資訊專家帶領學員實際撰寫CQL規則,並將成果上傳至衛福部資訊處架設之沙盒環境進行驗證測試,進一步更結合CDS Service,並導入開源電子病歷系統,模擬臨床使用情境,讓學員實際體驗CQL在臨床決策輔助系統中的即時觸發與提示功能,強化對CQL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李建璋處長表示,CQL是「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計畫」所推動的三大核心資訊標準之一,為提升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的重要關鍵。未來將持續透過政策引導與公私協力,推動台灣臨床邏輯與品質指標之標準化,進而支援智慧醫療、病人安全監測與醫療資料治理三者整合發展,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數位健康服務。


    新聞聯絡人:衛生福利部 游分析師     聯絡方式:0978-035496

  • 女孩勇敢發聲,打破偏見—— 《偏見眼鏡行》響應臺灣女孩日,全臺巡演!
  • 2025/10/11 上午 07:46:00
  • 為響應每年10月11日「臺灣女孩日」核心精神—「重視女孩、投資女孩」,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今(114)年攜手思樂樂劇團,辦理《偏見眼鏡行》教育劇場全臺巡演,透過創新戲劇教育模式,引導青少年認識性別偏見、勇敢表達,打造友善多元的成長環境。

    本次巡演以「女孩勇敢發聲,打破偏見」為主題,自9月2日起於桃園建國國中起跑,陸續走訪彰化、臺北、南投、基隆、臺南、高雄、嘉義及臺東等地,深入校園與在地社群,在北中南東等地區舉辦共10場戲劇互動工作坊。以結合戲劇演出與觀眾互動的教育劇場(Theatre-in-Education, TiE),引導學生介入劇情,從角色立場思考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偏見,練習正向溝通與回應,開啟多元觀點與對話的能力。

    劇情設計貼近校園現實,兒少熱烈參與互動

    《偏見眼鏡行》故事主角為國中女孩「思思」,在是否參加《新世代媽媽影片大賞》的過程中,面對來自同儕、師長與社會的各種偏見壓力。觀眾將與她一同經歷掙扎與選擇,並透過神秘眼鏡行老闆的引導,與角色共同面對刻板印象背後的價值衝突,找出屬於自己的解答。

    演出結合現場討論與觀眾參與,讓學生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思辨。巡演過程中,有體育班學生自信展現肢體,也能深入談論運動訓練與身體界限的議題;亦有學生從原本想「嗆爆老師」的對抗情緒,轉化為理性探討師生互動與語言暴力的反思,甚至提出「可以拍攝思思與媽媽相處的影片」作為替代方案,展現批判思考與創造力。

    全程觀看演出的臺北市民生國中校長表示:「學生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說出想法,這個活動幫助他們看清問題,也能在劇團引導下把話說清楚,是很難得、很棒的經驗。」現場老師則肯定:「當學生吵鬧或起鬨時,用表演與互動把學生帶回討論重點,能從表面衝突轉為深入思辨,開啟更多可能。」

    本次活動更獲得參與學生們熱情的回饋:「謝謝你們帶給我們那麼精彩的活動,也讓我們知道更多性別偏見的事」、「你先是你自己,才是社會中的其他角色」、「看到同學上台演出很興奮,也更能投入討論,一起想解決的辦法」。這些回饋顯示,教育劇場不僅讓學生理解何謂偏見與歧視,更讓他們在實際討論中練習「如何發聲」,進而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力。

    邀請各界共同關注女孩權益,為未來創造改變的力量

    社會及家庭署強調,青少年正值價值觀養成階段,透過戲劇教育能在安全情境中,引導兒少及師長看見潛藏在日常生活、語言或行為中的刻板印象,進而打破偏見的框架,陪伴每位青少年勇敢發聲,突破限制。性別平權是關乎全民共同的議題,今年度的活動不僅是女孩的舞台,更邀請所有性別的學生及師長共同參與,練習思辨、學會理解,攜手建構更友善的社會氛圍。

    本次巡演活動成果,將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官方網站及思樂樂FB平台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 季總協調官:救災志工今日起納保 捐贈家電下週優先發放弱勢家庭
  • 2025/10/10 下午 02:01:00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10)日召開第32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由總協調官行政院季連成政務委員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最新進度。今日共動員中央及各地方消防單位、替代役、海巡署及國軍特戰執行搜索救援任務及光復商工校園整理清淤勤務,計動員245人、55部車輛、8臺無人機、3艘船艇、4搜救犬持續救援,統計死亡人數19人、失聯人數5人、救出人數717人、受傷157人。(註:人數統計截至10日上午11時,將持續更新數據並對外說明)

    季總協調官表示,今日是雙十國慶,也是中華民國的生日,他謹代表所有救災同仁預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也祝福所有災區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有關志工保險部分,季總協調官指出,自今日起,受部會招募進入災區服務的機械及機具操作等業者,將優先辦理納保作業,以每3日為單位投保,並可透過掃描QRcode填寫文件方式投保,所有保費均由中央負擔,同時相關單位在取得投保志工同意後,也會比對其在投保期間所登記門號之基地臺位置是否位於災區。在記者會後,季總協調官也宣布,原有受部會召募志工由政府協助投保及支付保費的方案,將擴及到從今日開始前來災區協助復原工作的志工,每次加保以3日為單位,保額100萬元,如有意願加保的志工,可至花蓮光復火車站前志工服務分配站辦理。

    季總協調官也感謝「中華民國淨零AI智慧家電協會」及「臺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聯合鴻海、三星、日立冷氣、東元、禾聯及惠而浦等30家業者,捐贈超過3千件家電,包括:洗衣機、電冰箱、電視、電鍋等,中央前進協調所自下週一(10月13日)起將優先發放光復鄉7村弱勢家庭,預計下週即可發放完畢。此外,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亦接受三陽及元大金控捐贈摩托車300輛,發放對象以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為主,並自下週起開始規劃發放。

    季總協調官表示,今日下午3時馬太鞍溪涵管便道就會開通,允許5噸級以下各型車輛通行,希望用路人特別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超速。至於鳳林鎮救災進度,目前已選擇台糖公司位於鳳林鎮的一塊土地作為廢棄物暫置場,因此國軍及大型機具今日就會進入鳳林鎮開始清理約20戶民宅淤土及相關救災工作。

    季總協調官進一步指出,今日工作重點仍為所有街區與側溝的清理,除了清除家戶巷弄之間所有淤土,側溝清理也希望今日能推進至15公里。此外,佛祖街所有主要幹道、家屋,以及保安寺等區域清理,也是今日工作重點,預計3天連假結束後,災區所有清理工作約可完成。另一方面,為應家戶防汛,以及農田清除淤土所覆蓋之帆布鞏固之用,目前需要裝填6.5萬個砂包,也仰賴志工朋友們的協助。

    此外,季總協調官表示,今日11時他將召開「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疏散撤離應變計畫」討論會,邀集中央相關部會、花蓮縣政府相關局處、光復鄉林清水鄉長、萬榮鄉梁光明鄉長、鳳林鎮林建平鎮長,以及原住民族自救會青年朋友們共同參與,澈底檢討目前疏散撤離應變計畫是否更完整及周延。同時,該計畫經花蓮縣政府核定後,中央會針對疏散撤離作業舉辦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練,其中實兵演練會在災後復原告一段落後進行。另為強化學生防災意識,季總協調官提到,昨(9)日花蓮縣政府已在光復鄉、萬榮鄉及鳳林鎮6所學校,完成地震及堰塞湖溢流應變的撤離演練,讓學生了解相關應變作業程序。

    包括原住民族委員會谷縱‧喀勒芳安Qucung Qalavangan副主委、國防部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賴政豐少將副指揮官、衛生福利部劉玉娟主任秘書、交通部黃運貴技監、花蓮縣政府行政暨研考處陳建村處長等均出席今日記者會。

  • 衛福部結合金管會提供救災志工保險
  • 2025/10/9 下午 08:54:00
  • 因應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熱心志工無私投入復原工作,是災區重建之重要力量。經金管會協調保險業者,衛福部將於明(10日)起啟動志工保險機制,讓愛心行動更安心。

    衛福部表示,目前各單位持續動員各專業人員協助,經金管會協調保險公司提出團體保險規劃方案,參照《災害防救法》第32條規定,為指派參與災害復原工作的志工納保,每人保額為100萬元,規劃以每3日為單位投保,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彙整指派志工名單,並由衛福部擔任要保人統一辦理,經費由賑災基金會協助。

    自發性前往災區協助之民眾,建議可依自我需求投保一般傷害保險附加傷害醫療保險,相關資料請上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網頁專區選擇適合的產品。若屬於《志願服務法》備案之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之志工,則由各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依規定為所屬志工辦理意外事故保險。

    衛福部再次感謝所有無私投入的志工,並提醒國人投入之前做好準備,配合當地的運作安排,讓每一位參與災後復原的志工,都能在安全與保障下發揮愛心,「善的循環」更加穩健與永續。如有相關疑問或需進一步協助,可撥打1957福利諮詢專線洽詢(服務時間:每日上午8時至晚上10時)。

  • 志工投入花蓮光復重建復原工作 衛福部呼籲掌握「八大自我照顧守則」
  • 2025/10/9 下午 07:23:00
  • 花蓮光復地區持續進行重建復原工作,明天(10日)起展開連假,衛生福利部提醒,規劃前往支援的志工朋友們,掌握八大自我照顧守則,在守護災民的同時,也記得照顧自己。

    一、裝備保護:清理時切勿赤手赤腳、穿拖鞋,以及直接接觸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

    二、飲食保護:遭污水侵入之蓄水池,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食物飲水要煮熟煮沸,食物保存過久或變質(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等)勿再食用。

    三、清潔保護:戶外區域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50倍(200cc加10公升水)、居家環境使用稀釋100倍(100cc加10公升水)進行清消;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浸泡30分鐘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同時應注意手部清潔,正確洗手;如暫時無法取得清水且手部無明顯髒污,可改用酒精含量7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

    四、保持「涼」爽:天氣炎熱,增加熱傷害發生的機會,要選擇穿著寬鬆、透氣、淺色的衣服,儘可保持環境通風。

    五、「補」充水分:依據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時、適度、適量補充水分,不要等有口渴的感覺才喝水,因為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此外,也要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

    六、提高警覺「心」: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快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設法讓身體降溫,以及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不是冰水)或電解質飲料;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七、注意心理照護:要認識壓力反應、適時表達情緒、界定自己的能力與角色,並定期自我檢視、避免救世主心態,肯定自己的努力與貢獻。

    八、善用社會支持:與其他志工保持聯繫、分享經驗、接受正向語言鼓勵,並且尊重多元文化、保持同理心。

    另外,疾管署提醒,目前全國處流感流行期且疫情呈上升趨勢,花蓮縣亦呈緩升趨勢,但針對恢復實體上課之光復國中、光復國小、大進國小,已啟動上呼吸道、腸道及腸病毒等校園監測,保障學童健康,並規劃10月14、15日入校接種流感疫苗,提升社區疫苗涵蓋率。

  • 響應世界安寧日 癌症照護社區動起來
  • 2025/10/9 上午 11:07:00
  • 為響應世界安寧日,國民健康署擴大癌症照護模式,除了結合105家醫院培育成立癌症資源中心,也發展以癌友家庭為核心的社區照護模式,結合在地資源提供癌友及其家屬多元支持服務,並呼籲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癌症議題,營造友善支持氛圍,提升照護可近性。

    癌症照護知識更普及 全民響應支持照護癌友

    世界安寧療護聯盟(World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簡稱 WHPCA)將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訂為「世界安寧日」,並透過年度主題,號召全球共同關注並推動安寧緩和療護。今(114)年世界安寧日為10月11日,以「邁向承諾:打造普及的安寧療護(Achieving the Promise: Universal Access to Palliative Care)」為主題,呼籲各國應強化安寧緩和療護,使其成為貫穿病友整個生命治療歷程的一部分。

    聯盟指出,目前全球每年有逾7,300萬人需要安寧緩和醫療服務,隨著人口高齡化及其他慢性病的增加,人們對於前述服務之需求將持續增加,而安寧療護服務亦須融入健康與社會照護體系,讓服務更具公平性及可近性。

    我國癌症已連續4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口老化及不健康生活型態影響,發生人數逐年攀升。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11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5年存活率則由95-99年的51.1%,提升到107-111年的62.9%,顯示癌友們與癌症共存時間延長,然而壽命延長的同時,也必須維護其生活品質,WHPCA指出,當癌友積極參與安寧緩和醫療之醫病共享決策時,不僅醫療滿意度提升,生活品質也在有自主的情形下獲得改善,對情緒亦具正向效益,兼顧了癌友身心的均衡與家庭社會的角色功能,這正是支持癌友走向全人照護、邁向抗癌成功的重要關鍵。

    以癌友家庭為中心 發展社區關懷照護模式

    國民健康署自99年起補助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至今已有105家醫院參與,成為串聯癌症照護網絡的重要樞紐。考量癌友及其家庭在治療過程中的相互支持是抗癌關鍵,回歸社區後同樣需要多面向的資源挹注,國民健康署自113年起推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關懷社區照護模式」,除了積極協助癌友家庭適應癌友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亦由醫院結合社區資源、民間團體辦理癌症正確觀念之倡議,讓社區中的民眾更瞭解、同理與關懷癌友,進而認識安寧緩和醫療的角色,使癌友無論在家庭、醫院或社區中都能獲得身心安適,也能透過台灣癌症資源網「顧身體」、「找資源」、「顧心靈」、「放輕鬆」、「挺家屬」、「保權益」之6大生活需求資訊,以獲得個人化、更多元化服務的管道。

    隨著癌症篩檢的普及與醫療技術的進步,早期發現與治療已讓更多癌友能順利回歸社區生活,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表示,透過輔導癌症資源中心的建立、茁壯,並以癌友家庭為核心,連結社區將資源,發揮整合關懷的量能,可以積極協助癌友重返社會並重新發揮所長。同時,藉由社區活動導正癌症觀念,不僅提升民眾對生命臨終議題的關注,也推廣癌友友善理念,減少癌友及家庭在復歸過程中的障礙,使其能在友善、支持的氛圍中持續抗癌,並獲得面對挑戰的勇氣。

  • 衞福部感謝醫事人員與醫療志工 災區7醫療站服務4,743人次
  • 2025/10/8 下午 07:34:00
  • 花蓮縣光復鄉發生堰塞湖災難,災區居民與熱心志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為當務之重,衛生福利部偕同花蓮縣衛生局掌握災難醫療需求,媒合門諾醫院、北榮玉里分院、花蓮慈濟醫院、衛福部醫院體系、國軍醫院體系等醫療機構及來自各地志工們,設立7處醫療站。截至10月6日,各醫療站累計服務人次已達到4,743人次,完善在地醫療服務。

    因應此次災害,衛福部動員醫事司、社工司、社會及家庭署、醫福會、疾病管制署及全民健康保險署等近260餘人次,進駐光復鄉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協同在地各醫院,全力守護災民及志工健康。

    其中,花蓮慈濟醫院於光復糖廠醫療站提供中醫及復健照護,並為災民提供理髮服務;門諾醫院於馬太鞍教會支援眼科,協助災民配戴老花眼鏡;部立玉里醫院於大同村活動中心協助慢性病、發燒與中暑病人予以診治及補給;光復火車站之醫療站由國軍花蓮總醫院、三總等軍方體系聯合進駐,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門診服務,使民眾可隨時獲得醫療照護。

    另外,慈濟醫院多名救護技術員志工於佛祖街協助包紮與傷口處理,保安寺提供救護車、陰涼空間及冰塊飲品,守護志工超人的健康。在所有醫療院所與志工的齊心努力下,使災區居民在困境中獲得即時照護與支持。

    衛福部特別誠摯感謝所有醫事人員、志工及鏟子超人等各界人士,不分晝夜地投入救援,展現人性光輝與醫療專業精神。

    衛福部將持續全體總動員,與當地政府及醫療機構合作,善用所有投入災後復原的人力,致力將醫療服務送至需要的角落。期待花蓮能早日重建美好家園,恢復正常生活。

  • 女孩男孩都疼愛,向性別篩選說「不」
  • 2025/10/8 上午 11:36:00
  • 以胎兒性別來決定是否生下孩子,是國際社會所認為的嚴重性別歧視。近20年來,臺灣的出生性別比從93年的1.108,下降至113年的1.074(出生性別比=活產男嬰數/活產女嬰數),顯示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已逐漸淡化,國民健康署呼籲女孩男孩一樣好,應共同守護每位新生命,讓寶寶健康平安誕生。

    台灣女孩日 出生性別比逐年改善

    聯合國於101年通過決議,將10月11日訂為「國際女孩日」,突顯女孩權益的重要性,消除性別不平等,我國也於102年將此日訂為「台灣女孩日」,並由各部會積極落實各項促進女孩身心健康、教育、人身安全之措施,改善性別刻板印象與歧視等工作。

    依據聯合國公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4)》,在自然狀況下,男嬰出生數略高於女嬰,出生性別比介於1.02至1.06之間,113年全球平均約為1.05,在不同地區或族群略有差異,其中東亞/東南亞及大洋洲(不含紐西蘭、澳洲)的出生性別比相對較高,分別約為1.1及1.09。國民健康署出生通報資料統計結果,我國113年出生性別比為1.074,已低於20年前的1.108,在不同胎次間無明顯差異,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及以上之出生性別比分別為1.072、1.074、1.080和1.081,顯示性別平等觀念已逐步落實。

    拒絕性別篩選 健康平安最重要

    過去受到傳統文化及社會觀念的影響,普遍認為男性在經濟貢獻、社會地位與傳宗接代等方面具有更重要的角色,因此「重男輕女」的觀念一度深植人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少子女化的趨勢,現今多數民眾已逐漸轉變觀念,認同「女孩男孩一樣好,健康平安最重要」,但仍有部分家庭會因為前一胎的性別、傳宗接代的期待,或是希望迎合長輩的心願,而考慮是否能透過性別篩選技術,來實現對子女性別的特定偏好。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呼籲,除性聯遺傳疾病的診斷外,不應進行胎兒性別篩選或性別選擇性墮胎,同時,進行人工生殖時亦不得選擇胚胎性別,醫師除非基於正當醫學理由,不應以任何形式揭露胎兒性別,共同維護性別平等與生命尊嚴的基本價值。

    為讓全體國人均有性別平等的觀念,促進女孩健康平安成長,國民健康署持續倡議男女性別平等,並透過法律維護出生性別比的平衡。國民健康署提醒國人及醫療機構,「以性別差異要求施行人工流產」或「人工生殖選擇胚胎性別」已屬違法,相關醫療法規及解釋函,已公布於本署網站,民眾若發現有疑似違法檢測及選擇胎兒性別情事,可撥打本署出生性別比查報專線(0800-870-870)或向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反映。

     

  • 配合行政院啟動一站式服務 衛福部動員逾百人次助災民慰助金領取事宜
  • 2025/10/7 下午 08:21:00
  • 為協助花蓮災區加速復原,行政院於今(7日)起啟動花蓮光復鄉「一站式服務」,整合多項中央支援措施,成立「行政院災後慰助服務站」。衛福部配合「主動訪查、直接匯入」政策,動員109人次進駐花蓮,派員逐戶訪查,以協助確認受災事實與相關資料,讓民眾不需到站排隊,在家即可完成慰助金領取事宜。

    衛福部表示,為協助災民家園復原,已依行政院指示啟動「家園支持方案」,提供「家園清理支持方案」每戶5萬元、「房屋修復暨家庭支持救助金」每戶20萬元、內政部「家園復原慰助金」每戶10萬元,一併撥款,受災戶每戶最高可獲35萬元,協助災民早日重建家園。

    上述方案以「從速、從寬、從簡」原則,由「一站式服務中心」派員進行家戶訪視後,彙整後由衛福部直接匯入災民帳戶,確保資源即時到位。民眾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慰助金服務專線(02-7702-8028)」洽詢,或至站點辦理。另外,站點現場亦提供健保卡補發作業等便民措施。

    衛福部表示,除進駐「一站式服務中心」外,也派員進駐行政院於光復鄉糖廠之「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前進協調所」,辦理醫療服務、衛生防疫、收容安置及民間資源調度等。石崇良部長表示,衛福部全力動員,二處每日派駐超過20人,包含社工司、社家署、醫事司、疾管署、健保署及醫福會等單位,並由主任秘書及參事率領督導現場運作,充分展現對災後復原工作的重視與投入,與災民攜手共同走過復原重建之路。如有相關疑問或需進一步協助,可撥打1957福利諮詢專線洽詢(服務時間:每日上午8時至晚上10時)。

  • 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第一階段已開始施打,請符合資格民眾踴躍接種,並於連假期間落實個人良好衛生習慣
  • 2025/10/7 下午 03:00: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7)日表示,本(114)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自10月1日起正式開打,開打第1天流感疫苗接種數為約26.4萬人次,創110年度以來首日最高紀錄;新冠疫苗亦接種約8.2萬人次,約為去年同期2.1倍,顯示社會大眾對於疫苗安全性與保護力之科學專業性已有相當共識,理解接種最新疫苗株可獲得最佳保護,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風險,而展現高度接種意願。因應國慶連假將至,國內正處流感流行期,國人喜愛旅遊之鄰近國家如日韓等,新冠疫情仍處高點,呼籲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民眾踴躍接種,早日獲得保護力,守護自身與家人健康。

    依據疾管署最新統計,第40週(9/28-10/4)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50,251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3.5%,近期呈上升趨勢,且處流感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持續觀察疫情變化。目前國內新冠疫情處低點波動,第40週新冠門急診就診計1,95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5%,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在國際疫情部分,日本新冠疫情目前處於高點波動,韓國亦呈剛抵疫情高點,將返轉下降趨勢。

    疾管署指出,截至本年10月6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106.8萬人次,新冠疫苗接種數約29.5萬人次,為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新冠疫苗及流感藥劑地圖(https://vaxmap.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

    本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已於10月1日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自10月1日起,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等11類對象;第2階段則自11月1日開打,接種對象新增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自本年10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疾管署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把握用藥時機。

    疾管署強調,接種公費疫苗有「三金」-「金好康」、「金方便」、「金安全」,而10月份中秋連假後,國慶假期又將近,連假出遊及親友相揪參加活動使人群交流頻率增加,提高疫情傳播風險,提醒民眾疫苗接種後2週才有完整保護力,請儘速接種並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