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外交部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共同主辦的「2025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2025 Global Health and Welfare Forum in Taiwan),本(114)年11月17至18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行,由衛生福利部林靜儀次長為論壇閉幕致詞,畫下完美句點。今年有來自貝里斯、史瓦帝尼、海地、馬紹爾群島、帛琉、聖文森及吐瓦魯等13國25位衛生部部長、次長及醫衛社福高階衛生官員,以及臺灣、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波蘭、瑞士、日本與韓國等10國40位專家學者來臺參與,另有近700名醫衛社福領域人士共同與會,一同見證健保30週年的歷史時刻。
國際部次長級圓桌會議 共同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
另於11月18日論壇期間,由莊人祥次長主持部次長級圓桌會議,與貝里斯、史瓦帝尼、海地、馬紹爾群島、帛琉、聖文森及吐瓦魯等國衛生部部次長共同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Ministerial Joint Statement)。該聲明中針對「全民健康覆蓋(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UHC)」,提出「推動健康財政永續」、「促進包容性健康創新」、「建構氣候韌性健康體系」、「強化全球團結與合作」及「監測進展並確保問責」等五大原則,呼籲國際社會須以急迫感、團結精神與創新思維採取行動,共同為人民健康、經濟韌性及地球的未來而努力。
國際團體及政府部門齊聚一堂 邁向「健康台灣」永續之路
本次論壇以「台灣健保30 共創永續未來」為主軸,並以建構具有韌性和永續性的醫療衛生體系作為共同目標,透過主題演講、會議及平行論壇,由國內外專家學者進一步討論醫療平權、健保發展與永續、高齡化社會挑戰、全人整合性照護、智慧醫療與全球健康趨勢等個別議題,發展全球化夥伴關係。透過智慧對話提供寶貴的經驗分享與前瞻性策略,激發創新思維,一同邁向「健康台灣」永續之路。
「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作為國際醫衛交流年度盛事,獲得國際友人、國內專家學者以及各界的熱情支持,並充分展現台灣健保守護全體國民的典範精神,讓台灣躍上國際舞台,活動圓滿成功。健保署陳亮妤署長特別感謝本次國內外夥伴熱情參與,一同慶賀全民健保30週年,與肯定台灣健保的卓越成果,期待健保的核心價值得以永續傳承。全民健保亦將持續推動健康投資與優化醫療服務,努力守護國人健康福祉。
(論壇議程內容及相關資訊,敬請參閱官方網站)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8)日表示,因應屏東縣萬丹鄉出現登革熱本土群聚疫情,疾管署林明誠副署長今南下屏東,赴萬丹鄉拜訪當地村長及市場管理員,並至元泰街市場周邊了解當地環境風險及防治工作推動情形;隨後拜會屏東縣黃國榮副縣長,就登革熱疫情防治策略交換意見及提供建議。
林副署長指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需密切觀察疫情變化。同時肯定屏東縣於得知高雄市確定病例曾有元泰街市場活動史,以及於當地出現本土病例後,即積極安排市場周邊及個案居住、活動地擴大範圍強制孳生源清除與緊急噴藥撲殺病媒蚊、加強當地攤商健康監測與擴大採檢,並請周邊醫療院所加強疑似個案通報等工作。在屏東縣政府團隊積極防疫作為之下,萬丹鄉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截至11月17日,近7日無新增病例,預計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持續派員加強屏東縣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中央及地方共同合作,控制登革熱疫情。
依據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截至11月17日累計29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14例)、桃園市(7例)、臺南市(3例)、屏東縣(2例)、宜蘭縣、臺北市及新北市(各1例),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23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第三高(2020年至2024年介於11-244例),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占89.6%),以印尼(61例)為多,其次為越南(58例)、菲律賓(31例)及泰國(24例)。
林副署長呼籲,目前南部氣候條件仍適合病媒蚊生長,而登革熱的流行與居家內外環境狀況息息相關,只要環境中沒有孳生源,就不會有登革熱。民眾務必落實積水容器「巡、倒、清、刷」,主動清除家戶內外、工作場域等地之孳生源,及配合政府防治工作,以降低病媒蚊密度;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適時使用NS1快速診斷試劑,登革熱病患居家仍須留意防蚊,並特別留意是否出現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登革熱重症警示徵象,以適時提供適當的臨床處置,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照顧的路上不孤單!衛生福利部今(18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114年度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研討會暨縣市觀摩會」,邀集全國地方政府與家照據點專業人員,透過四場專題講座及三場主題論壇,聚焦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政策、老老照顧、優勢觀點與獨居長者服務等議題,並分享各地創新實務與成果,盼促進照顧支持體系發展,成為長照家庭的後盾。
長照2.0自106年推動以來,涵蓋率已近九成,即將於115年上路的長照3.0,以此為基礎強化家庭支持,廣布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減輕照顧負荷。衛生福利部表示,目前全國有近190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含共融據點),並有近300位家照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將持續整合現行失能或失智老人、身心障礙者、精神障礙的家庭照顧者支持資源,就近提供服務,各縣市家照據點也將在長照3.0共生社區扮演支持長照家庭的後援。
頒發聰明照顧者獎項 專業人員陪伴共創照顧韌力
為鼓勵在照顧歷程中展現創意與韌性的家庭照顧者,衛福部以「增強照顧韌力,家照據點挺你」為主題徵求稿件,由地方政府推薦、專家遴選出三名優選及六位佳作得主,這些照顧者承擔照顧壓力,但透過家照據點專業人員的情緒支持、資源媒合及引導下,逐步重建生活與信心,體現據點陪伴照顧者走過困難、共創照顧韌力的核心價值,也讓家照專業人員的努力被看見與肯定。
本次參與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的照顧者年齡從25至79歲,照顧年資從8至41年,有老老照顧、手足照顧等類型,更有原漢文化議題,展現照顧議題的多元,反映專業人員面臨的挑戰,更看見照顧工作不只是需要愛與責任,更需要自我覺察及專業支持。
跨縣市交流打造有支持、能喘息、可共享的照顧網絡
會場中同步展出各縣市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成果海報,透過主要照顧模式及個案服務輪廓,及家照共融據點布建與亮點實務案例,讓與會者得以了解在政策落實、在地服務設計、資源整合與照顧支持上的多元嘗試與創意成果,促進跨縣市相互學習。
透過此次研討會及觀摩機會,不僅提升專業人員對照顧議題的敏感度與實務技能,也強化各縣市之間的連結與學習,逐步為家庭照顧者打造一個有支持、能喘息、可共享的照顧網絡。
衛生福利部與經濟部今(18)日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共同舉辦「2025國家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頒獎典禮,頒發藥品類、醫療器材類及製造技術類金、銀、銅質獎共13個獎項,表彰得獎者在研發領域的卓越成就,展現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的創新能量與國際競爭力,並期望透過持續支持與推動,促進產業蓬勃發展,攜手共創臺灣生技醫藥品牌新價值,朝向「健康台灣」的目標穩健邁進。
今年共有44件申請案參賽,涵蓋癌症新藥、智慧醫療器材及創新製造技術等多元產品,經過初、複審等嚴謹的評選後,最終有13件榮獲國家級獎項,包括「藥品類」銀質獎2件、銅質獎2件(金質獎從缺);「醫療器材類」金質獎1件、銀質獎2件及銅質獎3件;「製造技術類」金質獎1件、銀質獎1件及銅質獎1件。恭喜以下獲獎者:
【藥品類_銀質獎 聖安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三特異性雙免疫檢查點T細胞銜接抗體抗癌新藥SOA101」】
三特異性抗體SOA101可鎖定實體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與HLA-G雙免疫檢查點,有效改善腫瘤微環境並克服抗藥性。
【藥品類_銀質獎 順天堂藥廠股份有限公司「“順天堂”臺灣清冠一號濃縮顆粒」】
成功將「湯劑」轉換成「濃縮顆粒劑型」(日服量僅20克),兼具適口性與服用便利性,用於治療外感時疫(如COVID-19)。
【藥品類_銅質獎 欣耀生醫股份有限公司「SNP-6系列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新藥」】
多機轉之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新藥,能同時抑制肝臟脂肪累積、抗發炎、抗纖維化及調控免疫反應。
【藥品類_銅質獎 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CAR001 -異體移植 mRNA 基因轉殖的多靶向 CAR-γδT 細胞治療實體腫瘤」】
異體、非病毒 mRNA 編輯的多靶點免疫細胞療法,專為難治型實體腫瘤設計,如大腸直腸癌、三陰性乳癌、膠質母細胞瘤及非小細胞肺癌等。
【醫療器材類_金質獎 仲智數位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PANCREASaver 助胰見」】
全自動 AI 輔助胰臟癌偵測系統,能自動檢測電腦斷層影像是否有胰臟癌並指出腫瘤位置,提升早期胰臟癌的偵測率。
【醫療器材類_銀質獎 全球安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骨水平系列翼骨植體」】
專為上顎骨量不足或高齡患者設計人工牙根,創新利用翼骨區固定,免補骨即可實現立刻負重與全口重建,顯著縮短療程與提升穩定性。
【醫療器材類_銀質獎 能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可攜式X光機與院外投射輔具整合系統」】
結合高機動影像設備,多角度投射輔具及AI肺部病徵辨識模組之整合型可攜式放射診斷系統,提供創新的在宅、行動及遠距醫療模式。
【醫療器材類_銅質獎 睿傳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天秤肺影」】
肺癌篩檢AI輔助判讀系統,整合判讀、追蹤比對與自動報告功能,有效提升早期診斷率,顯著縮短判讀時間,強化臨床效率。
【醫療器材類_銅質獎 新穎生醫股份有限公司「遠腎佳 DNlite 檢測」】
透過非侵入性尿液檢測,有效預測糖尿病患者5年內腎功能惡化風險,協助糖尿病患者的個人化照護與早期醫療介入。
【醫療器材類_銅質獎 亞果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亞比斯.可拉® 膠原蛋白眼角膜基質」】
利用獨特技術去除豬角膜免疫原,保留天然膠原蛋白支架,提供創新眼角膜補綴的修復材料,有效解決捐贈角膜稀缺問題,促進醫療可及性。
【製造技術類_金質獎 台灣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製藥高效能下游純化之新型 DuloCore®巨孔層析膠體」】
克服傳統層析膠體孔徑小、質傳效率低的限制,提升純化載量、貫流,應用於蛋白質藥物、病毒載體、mRNA等關鍵生物製劑之純化。
【製造技術類_銀質獎 百歐精準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腸安適® -腸道微菌叢檢測與分析」】
結合次世代定序與AI智能菌相分析平台,以高解析度檢測糞便樣本中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全面評估腸型、腸齡、有益菌與致病菌,進行疾病風險預測。
【製造技術類_銅質獎 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樂芯生物晶片檢測平台」】
涵蓋生物檢測晶片、手持式檢測設備與自動化分析儀,適用於核酸、蛋白質與微生物快速檢測,具高靈敏、輕便與低成本等優勢。
國家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將持續秉持「藥物領航 躍升國際」的目標,促進藥品及醫療器材的科技研發,引領生醫產業發展茁壯,協助推動賴總統「健康台灣」的政策「讓人民健康、讓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之願景。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8)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11月上旬因食慾及活力不佳,送醫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仍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上升,第46週(11月9日至11月15日)門急診就診計11,223人次,較前一週(10,806人次)上升3.9%,達流行閾值(11,000人次),研判進入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5型 。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9例死亡),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7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5例;呼籲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提醒,國內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呼籲大人小孩皆應保持警覺,持續落實個人手部衛生,並請教托育機構人員及家長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以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且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成人及小孩皆有可能感染腸病毒,尤其成人感染腸病毒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易疏於防範而傳染給家中幼兒,籲請民眾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孕婦及新生兒照顧者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及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儘量不要與有症狀的人接觸。家中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加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降低重症風險。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會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且病程發展快速,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可能威脅生命,因此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5歲以下嬰幼童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留意嬰幼童健康狀況,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有關腸病毒防治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腸病毒防疫專區」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8)日表示,截至今(114)年11月17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83.3萬人次,新冠疫苗接種累計132.9萬人次,其中Novavax JN.1疫苗接種7,461 人次。提醒如因受鳳凰颱風影響延後接種的公費對象,請儘速安排前往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因疫苗接種約需2週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提醒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以及早獲得免疫保護力。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6週(11/9-11/1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93,247人次,較前一週下降9.1%;另近7日新增42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0例H1N1、30例H3N2、2例A未分型)及10例死亡(4例H1N1、6例H3N2)。本(2025-2026)流感季累計300例重症病例(100例H1N1、193例H3N2、3例A未分型、4例B型)及35例死亡(12例H1N1、22例H3N2、1例B型),其中重症病例以65歲以上長者(占64%)及具慢性病史者(占82%)為多,95%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全球流感病毒陽性率於近期處低點穩定,流行型別以A型為多,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疫情呈上升趨勢,中國近期活動度及陽性率皆上升,東亞/東南亞主要流行型別為A(H3N2);北歐、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區近期活動度及陽性率亦皆上升,主要流行型別為A(H1N1)及A(H3N2)。
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目前處低點波動,第46週新冠門急診就診計1,161人次,較前一週下降9.9%,主流變異株為NB.1.8.1。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波動下降趨勢,惟非洲及東地中海區署陽性率增加。全球流行變異株以XFG占比最高,其次為NB.1.8.1,鄰近國家/地區如中國、香港、日本、韓國仍以NB.1.8.1占比為高。
疾管署表示,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依監測資料顯示,新冠病毒持續活躍於社區,仍有重症及死亡病例發生,自今年10月1日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新增病例未接種新冠疫苗者占96.3%,疾病威脅不可輕忽,提醒尚未接種的公費對象,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儘快接種新冠疫苗,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風險。
疾管署提醒,近期氣溫變化明顯,請民眾務必防範呼吸道傳染病,並持續留意流感及新冠併發重症發生風險,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並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之風險。今年約有4,400餘家接種合約院所,另全聯、大全聯及家樂福亦於指定門市及時段設置疫苗接種站,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流感新冠疫苗及流感藥劑地圖( https://vaxmap.cdc.gov.tw )、疾管署全球資訊網首頁「114年左流右新健康安心疫苗接種專區」、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抗生素抗藥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健康十大威脅之一。為喚起全球對抗生素抗藥性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 11 月 18 日至 24 日 訂為「世界抗生素週」,以年度主題倡導促進跨領域合作與具體行動,共同遏制抗生素抗藥性的傳播。今(2025)年的主題為「立即行動:守護當下,保障未來」,強調抗生素抗藥性威脅並非遥遠的挑戰,而是當前的危機;它已經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糧食安全、環境和經濟,卻仍普遍存在社會認知、財政支援和行動不足的窘境,因此亟須立即採取跨部門協調行動,以因應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全球威脅。
為與國際接軌,強化政府跨單位合作,衛生福利部、農業部、環境部及內政部共同擬訂「國家防疫一體聯合行動方案(2026–2030年),並整合2025–2029年「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以防疫一體(One Health)為架構,期透過「國家抗生素管理協調機制」、「確保抗生素取得、管理與處置」、「提高認知、教育與培訓」、「加強感染預防和控制」、「強化監測和評估」、「創新與研究」6大策略,在人類、動植物、食品和環境健康領域進行長期投資和採取策略行動,強化我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效能。
為響應WHO世界抗生素週活動,今年度參與疾管署「抗生素管理與感染管制卓越計畫」的醫院,包括臺北榮民總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竹臺大分院、奇美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等帶領之聯盟群組醫療院所,以及臺大醫院「抗生素抗藥性防治中心」,陸續以多元化方式辦理響應活動。透過政府醫藥衛生、食品、農業等相關單位與醫策會、專業學會、醫療照護機構共同參與,展現公私部門共同持續推動抗生素抗藥性防治的決心,疾管署並於日前辦理「用對抗生素-健康得來速」國中小學生插畫徵件活動,共有800餘件作品投稿參賽,得獎作品目前於光點臺北展出中,展期至11月23日止,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賞,共同關注抗藥性議題。
抗生素抗藥性防治需要醫藥衛生、食品、農漁畜牧、環境等各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及民眾共同協力合作,從政策、教育、公眾意識提升及行為改變等面向著手,達成減緩抗藥性威脅的整體目標。每一個人的行動,都是守護健康的重要力量。讓我們「立即行動:守護當下,保障未來」,攜手建構更安全、健康與永續的未來。
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持續擴大南投縣牙科醫療服務網絡,改善仁愛鄉及中寮鄉之在地居民牙醫需求。健保署與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攜手合作成立牙醫醫療站,於今(17)日舉辦「精英村牙醫醫療站」及「北中寮牙醫醫療站」揭牌典禮,讓居民不用忍受牙疼須翻山越嶺,下山至市區就醫的不便利,提升偏鄉口腔醫療可近性。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丁增輝組長表示,特別感謝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團隊、南投縣及臺中市牙醫師公會,以及熱心投入的牙醫師夥伴們,共同將優質牙科醫療服務送進山區,讓在地居民享有更即時、便利的口腔照護。
全新「精英村牙醫醫療站」設於原精英衛生室,由臺中市牙醫師公會統籌人力,目前共有6位牙醫師聯合排班,每週二、三、六上、下午共開設6節門診。民眾可預約搭乘幸福巴士1路(埔里–中正村–法治)彈性路線前往就醫。另外,「北中寮牙醫醫療站」設於中寮鄉龍岩村,由南投縣牙醫師公會統籌人力,共有4位牙醫師加入排班,每週五、六、日,共開設5節門診。
兩處牙科醫療站引進全新設備,包括牙科診療椅、X光機及高壓消毒鍋等,提供一般牙科診療、口腔衛教與兒童塗氟等服務,營造與市區診所同等的診療品質,為地方居民建立長期穩定的口腔照護基礎。
丁組長強調,健保署持續推動「牙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114年度投入約3.2億元專款經費強化偏鄉醫療能量。南投縣此次新增2處牙醫醫療站後,全縣已設有7個牙醫醫療站及63個牙醫巡迴點,今年服務也突破1萬人次,讓南投偏鄉牙醫服務量再創新高。醫療站的成立不僅讓偏鄉民眾看牙不再遙遠,更展現公私協力推動醫療平權的成果。未來健保署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公會及民間團體合作,擴大偏鄉醫療服務網絡,讓健康與微笑綻放在偏鄉每個角落!
衛生福利部、外交部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共同主辦的「2025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2025 Global Health and Welfare Forum in Taiwan),本(114)年11月17至18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盛大舉行。今年論壇以「台灣健保30 共創永續未來」(Taiwa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t 30: Toward Sustainable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為主題,將探討全民健保制度如何實踐健康平權與面對高齡化社會到來應具備的創新思維,例如運用智慧醫療與建立全人整合性照護制度等,進而促進全體國人健康與邁向健保永續。並藉由互動與分享全球健康趨勢與各國實證經驗,能增加政策適應性以提升國人福祉。
本次論壇吸引來自貝里斯、史瓦帝尼、海地、馬紹爾群島、帛琉、聖文森及吐瓦魯等13國25位衛生部部長、次長及醫衛社福高階衛生官員參與,首日大會演講並邀請多位國際重量級學者,包括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蕭慶倫榮譽教授、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Martin McKee教授與美國公共衛生協會Georges C. Benjamin執行長等人,共計有臺灣、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波蘭、瑞士、日本與韓國等10國40位國際專家到訪並分享交流全球衛生社福領域實踐經驗。
衛生福利部石崇良部長指出,全民健保的核心價值在於醫療平權與全民互助,確保每位國民都能享有基本的醫療保障。我國開始實施全民健保制度迄今已30年,達成全民覆蓋的亮眼成績。然而臺灣正面臨高齡化社會之挑戰,透過本次論壇與國際專家就健保永續、醫療照護創新等議題交流互動,以建構韌性衛福體系,讓健保制度與台灣的醫療創新科技、服務也能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並使臺灣的健保經驗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政策的重要參考典範。
健保署陳亮妤署長表示,感謝遠道而來的各國專家學者參與本次國際醫衛交流的年度盛事,不僅可就健保制度及公衛議題相互學習,國際社會亦對我國全民均健的公衛成就表達高度肯定。陳亮妤署長在論壇中表示,極高全民覆蓋率的下一步,就是改善醫護勞動環境、持續強化數位建設,並持續在各項公共衛生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更要在治療上積極與國際接軌,打造堅韌永續的醫療環境。
本論壇作為國內外衛生社福部門交流平台,促進各國緊密互動與連結,深獲國際肯定。本次以全民健保「公平、互助、可負擔、永續」的基本精神為主題,分享30年的成果,亦幫助台灣借鑒國際經驗,與世界健康網絡緊密連結,讓世界看到台灣。另本次論壇亦可透過全民健保30週年影像特展「守護三十載:臺灣健保的視覺敘事」(30 Year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 Len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與全世界一同見證台灣健保制度30年來的歷史時刻。
(論壇議程內容及相關資訊,敬請參閱官方網站)
今(2025)年11月17日是全球首次「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World Cervical Cancer Elimination Day),世界衛生組織(WHO)希望喚起全球對子宮頸癌防治的重視。我國自1995年推動免費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降逾七成。為擴大防護,已將子宮頸癌篩檢年齡下修至25歲,及新增35、45、65歲女性HPV檢測,持續強化早期發現機制。
及早接種HPV疫苗及定期子宮頸癌篩檢 不讓疏忽留下遺憾
部分民眾可能不瞭解,子宮頸癌是一種可以透過接種HPV疫苗與定期篩檢有效預防的癌症,若錯過篩檢或延遲就醫,可能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黃金時機。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中生可透過HPV疫苗公費接種,從校園起建立預防保護力。另外,不少女性可能認為年紀大就不需要做子宮頸癌篩檢,或對檢查流程不熟悉,甚至以為沒有性行為就不需要檢查。國內數據顯示,6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為全年齡層的2.4倍,但篩檢率卻相對偏低。國民健康署建議年滿25歲以上的女性定期接受篩檢,並且一旦發現異常出血、分泌物異常或下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子宮頸癌防治全面升級 從校園到高齡,打造全齡防護網
自1995年起,國民健康署即提供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從每十萬人25.2人下降至2022年的7.6人;死亡率也從每十萬人11人降至2024年的2.5人,整體降幅超過七成。自2018年起,我國推動全國性HPV疫苗國中女生公費接種計畫,截至2023年底,完整接種率已達90%,並於2025年擴大HPV疫苗公費接種對象至國中男生,已在預防端建立穩固防線。為讓防護更周全,今年起將子宮頸癌篩檢對象由30歲下修至25歲以上女性,並新增35、45及65歲婦女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逐步導入更高敏感度的檢測工具,提升整體篩檢效能。
全民共同行動 邁向消除子宮頸癌世代
守護女性健康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家人的提醒與朋友的關心,能讓人遠離癌症威脅。國民健康署提醒25歲以上女性,無論性傾向都應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檢,同時也鼓勵民眾關心親友、互相提醒,共同守護女性健康。
每一次篩檢,都是為健康多添一層保障,而每一位願意投入的夥伴,將成為「消除子宮頸癌世代」的重要力量。國民健康署呼籲全民攜手努力,共同打造遠離子宮頸癌的健康環境,邁向無癌未來。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在 11 月 14 日 21 時 05 分接獲臺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下稱臺中食安處)通報,該處於 11 月 10 日到轄內 「龍忠蛋行」 抽驗源自文雅畜牧場(下稱案例場)之雞蛋檢出芬普尼代謝物(Fipronil-sulfone) 含量 0.05 ppm(殘留容許量標準 0.01 ppm)與規定不符。經查,該雞蛋竟是在 11月 9 日由案例場販售給龍忠蛋行,與 11 月 11日農政單位在該案例場查到的是同一批,對於已被移動管制的案例場,仍有雞蛋非法流出 ,食藥署嚴正要求轄內農政相關單位應說清楚 ,並追究責任 。
臺中食安處於11 月 10 日稽查當日 ,已命龍忠蛋行立即下架、回收、停止販售來源自案例場的所有雞蛋。
食藥署於11月4日已通知並督導受案例場雞蛋影響的10縣市衛生局,全力追查芬普尼雞蛋,並下架、回收及嚴禁不合格雞蛋在市場流通。食藥署在接獲臺中食安處通報,立即發文案例場轄區縣政府及其農業處、動物防疫所等,要求相關單位查明原因並予以說明;食藥署另已同步函送彰化地檢署偵辦,以協助釐清權責。
食藥署再次強調文雅畜牧場不符合規定的雞蛋,一顆也不能出場,並持續執行後市場蛋品監測,堅守食安優先,維護國人健康。
為響應「世界早產兒日」,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臺東縣衛生局共同主辦的「2025台東世界早產兒日暨早產兒回娘家」活動,11月15日於臺東美術館戶外廣場溫馨登場。現場聚集來自全國各地早產兒家庭與照護團隊,共同在紫色光輝中為早產寶寶點亮希望,傳遞「早到,不缺席的愛」的信念。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納入全球健康行動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World Prematurity Day)」,今年(2025)更具有指標性意義——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五月正式通過決議,將「世界早產兒日」納入全球性官方健康宣導行動,呼籲各國共同關注早產議題。這項決議象徵全球對早產兒與其家庭照護需求的重視,也提醒社會大眾:每一個提早到來的小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與守護。
政府與早產兒基金會攜手合作,從醫院到家庭周嚴守護
衛生福利部長期關心早產兒健康與福祉,在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提供多項友善政策,包含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藥品、母乳補充品、RSV單株抗體擴增等健保給付計畫。而國民健康署自111年起推動的「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於早產兒出院前進行評估後,提供主動、可近、專業的居家照護、訪視及專線諮詢服務,將醫療團隊照護量能延伸至家庭,並持續至矯正年齡2歲。目前全國總共有81家合作醫院,截至114年9月底,極低出生體重兒累計收案4,031人,占出院人數97.4%;特殊健康情形早產兒收案1,596人,占符合條件出院人數97%。共提供逾1,800次家訪、4,400次視訊訪視及近3萬次電話關懷,收案率穩定維持95%以上,顯示家長對於醫院提供延續性服務接受度高。
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表示,透過居家照護計畫提供住院與返家後良好照護之銜接,希望能夠陪伴低早產兒家庭渡過艱難育兒階段,有效強化早產兒出院後的照護支持。同時,台灣早產兒基金會也持續透過返家醫療儀器補助、極低體重追蹤檢查等服務,陪伴早產家庭從病房走入社區,成為政府政策的重要民間夥伴,共同完善台灣早產兒照護體系。
台東早產率全國最高,呼籲社會共同行動
根據國民健康署113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顯示,臺東地區早產兒出生比率高達14.13%,遠高於全國平均值(11.02%),極低體重早產兒(<1500公克)比率達2.52%,為全國之冠。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指出:「這樣的數據反映偏鄉地區在母嬰照護與醫療資源上的挑戰,早產兒議題不僅是醫療問題,更需要社會持續的理解與支持」。期盼透過今年世界早產兒日的點燈活動,凝聚更多產官學力量,積極結合在地醫療院所與社區資源,推動早產兒返家照護與家庭健康管理,並持續強化跨院所通報與追蹤機制,讓守護早產兒的光持續照亮台灣東部,實現偏鄉早產兒「一個都不能少」。
在地醫療團隊攜手合作,共築守護網絡
此次活動特別感謝在地兩大醫療夥伴—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與台東基督教醫院—多年來的投入與陪伴,共同推動偏鄉地區早產兒照護網絡,持續提升家庭支持與醫療品質。並以寓教於樂與感恩的方式舉辦,透過親子互動、溫馨儀式與紫燈點亮儀式,展現社會各界對早產兒家庭的支持與關懷,也安排感謝儀式,表揚長期投入早產兒照護的醫護與志工夥伴,因為每一個早到的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蹟;只要有愛的陪伴,就能找到希望。
延伸閱讀: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技術突飛猛進,其中AI繪圖、AI生成動畫等工具產品已相當成熟,掌握AI技術已成為各領域的趨勢;衛生福利部關心全國醫護人員每天辛勤工作,特辦理本次競賽活動,希望協助醫護同仁於工作之餘培養新技能,除了舒緩工作壓力外,更可將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所觸發的靈感運用在作品之中,其成果必能引起社會大眾產生共鳴,對我國醫護環境有更多的了解。
本次競賽參賽者高手雲集、作品有高水準之專業表現,為公平、公正、嚴格選出優秀作品,第1階段先由專業評審及部內相關領域主管進行評分,依綜合得分高低,動畫組、繪圖組各取前20名作品進入決選;衛生福利部再邀請5位各領域專業(含醫學、動畫剪輯、藝術廣告、AI應用技術領域)評審委員,召開決選評審會議,經由5位評審委員逐一檢視決選作品,經過熱烈討論及三輪投票後,始完成決賽得獎名單之結果。
衛生福利部於114年11月14日在「衛生福利部大禮堂」舉辦「114年度全國醫護同仁AI動畫繪圖競賽」成果發表會暨頒獎典禮,邀請所有獲獎人員蒞臨現場領獎,由衛生福利部莊人祥常務次長頒發前3名獎項,各獎項得獎名單已於頒獎典禮現場宣布,所有得獎作品業已公告於衛生福利部官網,網址為https://dep.mohw.gov.tw/DOIM/np-7358-114.html,歡迎大家上網觀看。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長李建璋表示,生成式AI的運用已無所不在,掌握生成式AI,就能掌握未來,在醫療領域運用AI可以提升醫療品質,而在藝術領域的AI運用,則可以發揮醫護同仁的創意,讓社會更了解醫護人員的心聲,增進醫病關係。
衛生福利部再次感謝本次所有參與競賽的醫護同仁帶來充滿想像力與深度的作品,也感謝5位評審委員專業的投入,讓這次活動圓滿完成、成果更加豐富。
衛生福利部今(14)日與台灣優衣庫公司(UNIQLO Taiwan)及內政部共同舉辦「The Heart of LifeWear 全球送暖行動」發熱衣捐贈儀式。UNIQLO來台15週年之際,捐贈1萬5,000件HEATTECH吸濕發熱衣予社工人員及特種搜救隊員,向長期守護社會安全與人民福祉的第一線人員表達敬意與感謝。
衛福部石崇良部長表示,全台共計約2萬名社工人員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長年投入弱勢家庭關懷、緊急安置與心理支持服務,常於深夜、惡劣天候及偏遠地區持續執行訪視工作,展現專業與使命感。特種搜救隊員則於災害現場第一時間挺身而出,為民眾生命安全奮力不懈。UNIQLO此次捐贈不僅提供實質保暖支持,更象徵社會大眾對其專業貢獻的肯定,意義深遠。
衛福部指出,在行政院的支持下,近年持續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並於花蓮堰塞湖溢流災害發生後,即刻啟動「一戶一社工」服務機制及「重建路上、社工陪你走」專案,三週內動員全國600人次社工,服務超過2,700戶受災家庭,結合心理衛生專業與民間團體力量,共同協助災民重建生活,展現社工專業韌性與政府跨域整合的應變能力。
石崇良部長進一步表示,UNIQLO以實際行動支持社會公益,充分體現企業社會責任,與政府推動「健康台灣」及「社會安全網」政策目標相互呼應。衛福部將持續作為社工人員最有力的後盾,強化人力支持與待遇提升,營造更安全、溫暖的工作環境,使第一線人員得以安心投入專業服務。
衛生福利部感謝UNIQLO透過服裝的力量實踐關懷精神,讓社會的溫暖得以傳遞至每位服務現場的夥伴,期盼未來有更多企業與政府及民間團體攜手合作,形成公私協力的良性循環,共同建構更具韌性與包容的社會支持網絡。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為協助國人將血壓管理落實在生活中,國民健康署攜手多家醫事學(協)會共同發起「千人響應護血壓 三大資源守護網」行動,推動「健檢發現異常」、「722每日血壓監測」、到「社區安心血壓站」量血壓三大守護主軸,打造全民行動的血壓守護網絡。
國民健康署攜手醫界啟動高血壓「三大守護網」
慢性疾病長期以來是國人健康最大的隱憂。其中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疾病,更占了十大死因約三成。依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的數據資料,20歲以上國人被診斷為高血壓約有330萬人。
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高血壓疾病死亡率近年來首次不再攀升,凸顯國人對血壓控制與慢病預防的意識正在萌芽。然而,每年仍有約4.5萬人因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顯示高血壓已經成為全民健康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為強化國人血壓管理,國民健康署與多家醫事學(協)會共同合作,舉辦「千人響應護血壓 三大資源守護網」行動,包括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護理學會以及台灣職業健康護理學會等單位代表出席記者會共同宣示,透過「成人預防保健」、「日常血壓量測」與「社區安心血壓站」三大資源,響應可見、可行、可行動的血壓守護路徑,提供民眾便利且正確的量血壓服務,掌握自己的血壓值。
全國醫事人員響應守護血壓 血壓管理不孤單
不少民眾認為:「我這麼認真量血壓,真的有人看嗎?」這次「千人響應 醫起722」活動的目的,希望讓民眾知道「自己量的血壓有人會看、醫師會關心」,讓民眾更願意主動出示血壓量測紀錄。因為醫師的一句話,就能改變病人的行為,當血壓紀錄被醫事人員看見,並針對血壓異常提供建議,民眾量測動力會大幅提升。
三大資源「成人預防保健 日常722自我監測 社區安心血壓站護血壓
早期發現是血壓防治的第一道關卡,為了讓血壓管理落實在日常生活,國民健康署整合三大資源,形成完整的守護路徑:
第一,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今年起,免費健康檢查年齡已下修至30歲,並且新增「三高風險評估」與「衛教介入」措施,讓更多年輕族群能及早掌握健康狀況,改善生活習慣,從源頭降低慢性疾病發生。
第二,日常血壓量測:透過推廣「722原則-連續七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以及每次量兩回,中間間隔一分鐘」,養成定期量測能及早察覺血壓異狀,讓量血壓不再只是看醫生時的臨時行動,而是成為日常習慣。在醫事人員鼓勵與醫師專業檢視下,民眾會更有信心與動力持續記錄並管理血壓,形成正向循環。
第三,社區安心血壓站:目前全台已設置超過3,000處血壓站,其中700處經國民健康署認可為「安心血壓站」,分布於22個縣市,提供民眾在社區就能享有便利又可信賴的血壓量測環境。當血壓數值出現異常時,民眾可以攜帶記錄回到醫療院所,讓專業人員協助判讀與追蹤,形成社區健康支持網絡。
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提醒民眾,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在家量血壓或透過安心血壓站隨時監測,並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找出血壓偏高或異常風險。當發現血壓異常,只要將血壓紀錄攜帶至醫療院所,全台醫事人員都可提供協助,與民眾攜手守護健康。
生病不會挑日子,在週日和國定假日診所多數休診,萬一民眾假日期間出現發燒、腸胃不適、扭傷、割傷等需即時就診的情形,經常要跑大醫院掛急診。中央健康保險署推出「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讓您在假日也能輕鬆就醫,提供省時且優惠的輕急症服務。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組長丁增輝表示,臺中市「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已於今(114)年11月2日啟動,初期在臺安醫院雙十分院、家健聯合診所設置兩個輕急症中心。臺安醫院雙十分院,距離中國附醫約600公尺;福科路上的家健聯合診所鄰近臺中榮總,距離僅1公里。這兩個輕急症中心都設有內(兒)科及外(骨科) 科等專科服務,由專科醫師及醫事人員排班,看診時間為周日及國定假日早上8:00到晚上12:00,為民眾提供便捷的假日醫療選擇。
丁組長指出,選擇在臺中市假日輕急症中心就診的民眾,掛號費為250元及部分負擔150元,合計只需 400元,相較於醫學中心急診費用 ( 掛號費300元、部分負擔750元) 便宜了650元,同時可避免急診壅塞、久候看診的情形。
此外,假日輕急症中心配備有X光、超音波及檢驗設備,協助醫師做出更精確的診斷,若患者需要進一步轉診治療,亦設有綠色通道立即可後送至鄰近的醫學中心。此機制的建立有助於輕症病人分流,讓大型醫院得以專注於重症救治,提升整體醫療資源運用效率。
健保署呼籲,若您在假日期間突發喉嚨痛、腹瀉、輕傷等,請優先考慮前往「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能夠快速就診、收費低廉,是假日就診地點的首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台灣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為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重要議題。適逢世界糖尿病日,國民健康署呼籲糖尿病前期個案透過定期檢查、血糖監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管理代謝症候群,降低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
預防糖尿病 從關心血糖開始
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簡稱IDF)將每年11月14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以喚起全球對糖尿病防治與健康促進的重視。2024-2026年全球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為「糖尿病與福祉(Diabetes and well-being)」,強調糖尿病前期個案自我健康管理對生活的重要性。
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管理約46萬人。其中,近5成個案空腹血糖偏高(≧100mg/dL)、6成糖化血色素偏高(5.7%~6.4%),符合糖尿病前期標準的個案約有9.8萬人,經3次或以上的追蹤管理,約有13% (約1.2萬人)的糖化血色素已緩解達正常值,顯示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能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延緩疾病進展。
學會穩糖5招 迎向健康生活
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呼籲,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前期是有機會逆轉的,個案應積極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健康生活五招協助民眾守護血糖,迎向幸福人生,「穩糖5招」包括:
2025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11月15日台中登場 點亮藍燈迎幸福
為響應2025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等相關學協會及台中市政府衛生局等單位合作,於11月15日在台中東海大學陽光草坪舉辦「2025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儀式」,邀請民眾共襄盛舉!
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邀集我國優質中醫藥業者,籌組中醫藥產業國家隊,於本(114)年10月28日至30日赴德國參加「2025年歐洲製藥原料展」,設置臺灣中醫藥形象館(以下簡稱臺灣館),展示我國的製藥及研發實力。
展會期間,臺灣館吸引來自歐美的製藥專業人士、經銷商及研究機構專業人士參訪,並與5家國際企業及2間商業投資機構進行4場商談會議,洽談產品銷售與代工製造(OEM/ODM)等合作機會,開啟臺灣進軍全球傳統醫藥市場之新契機。同時,我國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羅美舜處長及法蘭克福投資促進會副主席Bertram Roth亦親臨參觀,肯定臺灣中醫藥在德國市場之潛力,並期許臺歐雙方持續深化產業合作。
臺灣館更獲得主辦方邀請,登上展會新聞發表舞台(Newsbeat Stage),為我國首度受邀於此國際場合,向10餘家國際媒體發表臺灣中醫藥之創新發展;其後接受長期關注生技產業之國際知名podcast頻道“Molecule to Market”主持人專訪,進一步提升臺灣在展會上的國際能見度。
臺灣館展覽亮點為臺灣清冠一號與清冠二號之防疫實績。參展業者包含莊松榮製藥、立康生物科技、天明製藥、臺灣三帆製藥及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充分展現臺灣中醫藥從臨床研究、產品創新到GMP製造與國際代工之完整產業鏈,並分享臺灣中醫與現代醫學緊密合作之成果。衛福部將持續強化國際合作,帶領中醫藥產業拓展全球市場與夥伴關係,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品牌形象與影響力。
為因應鳳凰颱風造成部分區域災情,有民眾無健保卡但需要就醫情事,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表示,請各特約醫療院所協助以「例外就醫」提供醫療服務。
醫療院所受理民眾因颱風無法持健保卡就醫,請於「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療院所例外就醫名冊」上填寫就醫日期、就醫類別(門、住診)及就醫民眾相關資料後,即可提供以健保身分就醫。
另外,民眾健保卡如因颱風毀損或遺失,可申請免費換發新卡。請於健保卡申請表上註明「鳳凰颱風受災」,就近到各地郵局或透過當地戶政事務所(限本國籍)、部分公所(可現場製卡之公所)及健保署各服務據點,申請免費製發健保卡,如有任何疑問,請撥打健保署諮詢專線,市話請撥打0800-030-598 或 4128-678(不須加區域碼),手機請改撥(02)4128-678洽詢。
民眾如因風災健保卡遺失或損壞,仍可持慢箋至藥局領藥,各藥局依例外就醫處理;若藥品或處方箋損毀或遺失,亦可向醫師表明,重新開立處方,後續申報費用時請註明「R007」即不列入重複用藥計算。民眾於領藥期間末日恰逢災害停止上班,其領藥日可順延至災情過後第一個上班日,其後之處方箋仍依期限領藥,如有用藥疑問請回診與醫師討論,以達最佳治療效果。
衛生福利部今(12)日公布,111年10月至114年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6.79%,依法調整國民年金保險(下稱國保)的月投保金額,115年1月1日起,將由現行19,761元調為21,103元,各項給付的金額連動調高,每月自付保費調整同時,政府補助保費同步增加,低收入戶及重度以上身心障礙者由政府補助不受影響,保障民眾權益。
國保各項給付以月投保金額為計算基礎,為確保領取年金給付者的生活水準,在物價指數提升之際仍可獲得保障,依國民年金法第11條規定,當CPI累計成長率達5%時,即依該成長率調整國保月投保金額與各項給付金額同時調升。
衛福部表示,國保月投保金額自112年起為19,761元,查111年10月至114年9月CPI累計成長率達6.79%,因此115年1月1日起,依法將調整為21,103元。
115年月投保金額調整後,各項給付金額也調高,包括生育給付由39,522元調升為42,206元、喪葬給付由98,805元調升為10萬5,515元。若是年滿65歲、有15年國保年資,領取A式老年年金給付可達6,107元,有利國保民眾之基本經濟安全保障。
至於保險費增加情形,由於政府會依被保險人身分補助40%-100%的國保保費,故每人每月自付保費雖小幅增加43元至84元,政府補助保費則相對增加補助57元至141元。因此,每年約增加37.5億元的保費收入,將全數納入國保基金,作為全體被保險人未來保險給付之用,以符合社會保險財務自給自足原則,更確保國保基金長期財務健全。
衛福部提醒,新制上路後,115年1-2月份的保費繳款單將於115年3月底前寄發,被保險人於同年4月底前繳納即可。若無力繳納保險費,請儘速向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申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所得未達一定標準資格認定,以提高保費補助比率。如有疑問可撥打勞保局國民年金諮詢專線02-23961266轉6066。